更新时间:2022.07.17

第3098回:爵魁徐公祠端谨堂,治家有法尤重睦邻

天数:1 天 和谁:一个人
玩法:摄影,人文

发表于 2022-01-05 22:32

黃劍博采风追影 Jumbo Huang 皇氏古建築大全

第3098回:爵魁徐公祠端谨堂,治家有法尤重睦邻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黃劍博采风追影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络Huang_Jumbo或Jumboheritagelist),本章节图文中的图片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

作品中的文字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文字没有明确商业用途。(©Image by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失去了古村神韵的三华村,亟待焕发生机,但不表示必须要拆除古建筑,来之前就听说三华村是出了名的三多:水多、鱼塘多、祠堂多,进去转了一圈,果不其然,水源丰沛,鱼塘特别多,村内还有水仙古庙、资晸大夫祠等著名古建筑物,其中集之徐公祠还是辛亥革新期间番花县同盟分会所在地,辛亥革新花县十八烈士有十六位出自该村,走进这个有着厚重历史的村落,令人不禁对此处肃然起敬。

村里有一些老人对村里犄角旮旯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在花都的每个村落,村口都有一棵标志性的大榕树,苍劲茂密,几百年忠实地盘根而生,日久弥坚,不屈不倒。三华村内种植的榕树大部分都是细叶榕,叶子浓密而葱郁,根部粗壮有力。徐志强老师说,这里的老榕树大部分都上百岁了,大家都把村口的大榕树当亲人对待,很多家里生了孩子都来拜老榕树为“契爷契妈”,以求孩子好养。

据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委会的史料记载,村中有很多大池塘,【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384:凤山徐公祠位于池塘旁边,梳式结构的古村形势已经被新建的火柴盒式的自建农民洋房破坏,

但单个的祠堂依然有出彩的地方,凤山徐公祠已经很颓败了,但保留的虾公梁、石狮、异形斗栱、雀替,墀头等都是石雕工艺的精品。雀替和木雕封檐板都很有特色。锅耳山墙旁边的灰塑已经褪色了。

【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385:松冬徐公祠位于凤山徐公祠的左侧,只是残墙断壁,再沿着乡道前进,看到三个大池塘,在三华工业区旁听至少分布着五六个池塘,从池塘眺望对面,可以看到呈梳式分的两廊式民居群,古村基本上是祠堂保存得最完好,其它的民居多被拆除了以火柴盒式的自建农民洋房代替。

村中分布着大量古榕树,池塘被护栏挡住,路边有指示牌,显示三华古街道就在右侧,我走到荣华里,灰塑很有特色,花鸟的灰塑还保留着彩色颜料,一些祠堂的脊上灰塑是山水花草图案,

两侧檐墙嵌绿琉璃花窗,檐下灰塑较为精细。墀头基本重新维修过,有一些旧的建筑两侧的墀头通常会被敲掉,盗贼最喜欢偷这个构件了,相对而言,盗取虾公梁和石狮的难度更大。

【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386:默庵徐公祠的鸱吻和脊刹都有特色,望着已经残旧破损的祠堂,对这里走出的名人及曾经的辉煌和显赫,内心不甚嘘嘘。也许,生命是一个个轮回和守望,我们需要停下脚步,用心去体会这里的一砖一瓦带给我们的精彩的家族记忆,才能感受到他们曾经那样鲜活地生活在历史的长河里。

默庵徐公祠建于清初,在同治二年(1863)曾经重修过,祠堂内也有一座三门五楼砖石牌坊,上面的“百花富贵”砖雕十分精美,在古村落的祠堂里不多见。这两座祠堂在2008年12月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据花都谭晓瑜介绍,三华村鱼塘多,物产丰富,村民生活都到了小康水平,但是当时却很多姑娘不愿意嫁过来,因为每家都有鱼塘,每年干塘抓鱼和挑塘泥肥田都是特别辛苦的活。村民记得以前干塘捞鱼,不知为什么总是遇到每年冬季最冷的天气,

刺骨的鱼塘水把人手脚冻得又红又肿,刀割一样疼。鱼塘干后,家家户户就全家老小不分男女出动开始挑塘底泥到田里施肥种庄稼,都是苦力活,结果很多姑娘怕挑塘泥,非不得已都不肯嫁进三华村来,那时三华村的青年想娶媳妇必须比其他地方的人多花很多钱。

徐老后来又带着群众来到资晸大夫祠的后面,指着祠堂后的一个大鱼塘说,他从小就在这口鱼塘里游水长大,四岁就被妈妈丢进塘里强迫学会了游泳,原因是有一次家里的一顶新草帽被风刮到了鱼塘中央,但父亲完全不识水性,

眼看着新草帽就是拿不到最终沉入塘底,气得母亲干着急,于是儿子刚满四岁,她就把儿子丢到水塘里强迫学会了游泳,不过学会了游泳也给自己的童年带来了很多乐趣,夏天经常跟小伙伴们到鱼塘里嬉戏,非常快乐,妈妈也再不用担心家里的草帽被刮到水里拿不到了。

进入三华村,跟很多本地村落不同的是,其他村落一般只在祠堂前有一个水塘,而这里则是转一个弯又看见一个大鱼塘,村民说以前这里是条河流经过村庄,水源特别丰富,整个村落都是沿着河流而建的,后来为了便于出入和经济收入,村民开始修路和挖鱼塘养鱼,于是就隔断了河流,成为了后来一个又一个的大鱼塘,每个鱼塘至少都有10米深,可见以前的河道有多宽多深。在徐氏大宗祠门口的前方,有一口井,村民告诉我们说,这口井不是食用井,而是风水井。

听老一辈人说,以前在祠堂的正前方的河流里有一个外地人的无主坟堆,河水无论涨多高,那个坟头都会露出水面,很是邪气。那时村里总是出现不吉利的事,于是村民赶紧请来风水先生化解。风水先生让村民在祠堂门前对准坟头的地方挖了一口井,

画符封好,结果那个坟堆就再也不见“浮头”了,村里也从此安顺吉祥起来。不管这个传说是否真实,但这个风水井至今就一直留在了那里,封存保护得很好,让村民在面对无法理解的事物时有了一个安心的寄托。

默庵徐公祠的花岗岩石脚和条石台基都保存极好,壁画绘制了各类英雄人物,异形斗栱和雀替翻新过,重新刷了油漆,以孝文化为主题的壁画很多,在默庵徐公祠的旁边就是位于花都区中华大街13号的徐氏大宗祠。

徐姓主要出自嬴姓,是先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后裔。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叫若木因为他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今安徽泗县),建立徐国。徐国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作为诸侯而存在的。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从此日渐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时候,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氏,以国为姓,代代相传。

宋仁宗至和二年,祖籍江西濠州的徐彦伯徒居南雄珠玑巷,其孙徐信、徐俭兄弟南迁广州设坛讲学。徐信的三子在岭南开枝散叶,长子宗善为岸房,分布南海、顺德、东莞、肇庆、阳江、新会、鹤山、开平等地;次子宗理为茅洲房,分布南海、清远、三水等地;而三子宗远为三华房。

宗远后人八代单传,到第九代时,锡之、亨之、厚之、兴之、行之五兄弟开辟了徐族五大支房,从此奠定了包括大华、大岭、五华、茶园和大塘在内的三华徐氏基业,并衍支广州、南海和顺德等地。

三子宗远的三华房有着庞大的岭南徐氏村落,延续着以荣耀、悲壮、骄傲、宽容交织的历史。三华村由4个经济社组成,分别是东华、西华、中华、元华,18个村民小组,京广铁路、武广高铁穿村而过,交通便利,目前是广州花都新华街较大的城中村之一。

随着人口增多,三华村的人口渐渐增多,一些村民就搬到三华村附近的其他地方居住。今天的公益村、大华村、五华村,村民都姓徐,原来都属于三华村,后来同,才独立成庄。三华村所展现出来的,是一个典型的珠三角古村落的生动形态,这里被一个个碧水悠悠的池塘切割成相对独立的四个村庄,各房宗祠依水而建,民居排列其后,规律中富于变化。作为宗族的中心聚落,徐氏大宗祠所在的中华村在四村中占据中心位置,其他三村呈合围之势。

民国年间,新华地区主要水系是天马河和新街河,当时的两条河流河面宽阔,河床深厚,不仅为河流两岸的农田提供灌溉水源,还有着极高的运输价值,坐落在河岸东侧,三华村与天马河息息相关,那时村中兴盛的龙船赛风俗也由此而来。

按照古时习俗,龙船存放在村中各个水塘底,以塘水浸泡,以塘泥包裹,方可隔绝空气,经久不坏。三华村中华、东华、西华、元华四个自然村均有各自存放龙船的水塘,中华里黑桡放在徐氏大宗祠西南侧的“狗肶塘(因水塘成狗腿型而得名)”,东华里绿桡置于东华里东侧的“龙船塘(现已填平作居住用地)”,西华里白桡则沉入西华里郁山徐公祠南面的水塘中。

每年端午节前,三华村民便开始为龙船赛做准备,提前将龙船从塘底起出。提前时间视船况而定,如遇龙船需要大幅修缮,则提前一个月取出,如只需轻微保养,则提前半月取出即可。起出龙船在村中是大事,龙船出土当天被称为“起船日”,龙船起出后全村老少往往齐聚一堂,共享盛宴,其乐融融,被称为吃“龙船饭”。

龙船起出后,首先在龙船塘里用塘水将船上污泥、杂草洗净,再移上岸晾晒干燥,同时用猪油擦拭船身,一方面让船身发亮,防止氧化,维护龙船木质,另一方面使船身更加光滑,在划船时可以减少水的阻力。经过几日维护保养,龙船光亮如新,即可入水训练。

今三华村群众服务中心附近,民国年间为一片滩涂,满布淤泥沼泽,可通龙船。龙船起出洗净后,沿着这片滩涂推行至位于现资晸大夫祠南侧的娘妈桥附近,待水位达标即可驶入“沙海(天马河三华村段的俗称)”。

龙船入海,便开始训练。时龙船队一般有旗手、舵手、鼓手、划手(“扒仔”)等,另会选出2人祭神、1人敲锣、1人“跳船头”。“跳船头”一般选用村中年轻力壮的青年,要求体重达标,弹跳优秀,富有激情,能在龙船前进时站在船头上下跳跃,

通过身体用力增加龙船头沉浮幅度,使龙船前进破浪更有力量,渠叔的父亲徐洪汉就曾任三华村中华里龙船队的舵手。农历四月末,龙船队集训完毕,就准备离开村庄,到别村参与一年一度的龙船赛。

五月初一,三华村龙船开始外出巡游,一般初一到大塘边(现新华街新华村),与周边的大陵、新街、大塘边等村庄进行龙船赛。初二或初三到神山,初三或初四到江高高塘。有时有兄弟邀请,便将龙船划至广州省城,最远到荔湾花地湾,由于路途遥远,龙船队还会提前做好饭菜,以箩筐盛放置于龙舟上作为路上口粮。那时候,花县地区还有“东/西海船”的叫法,人们常将雅瑶、大陵、三华、毕村、岐山等花县西部的龙船称为“西海船”,将江村、蚌湖、鸦湖、高增等流溪河畔的龙船称为“东海船”,每年端午节前后,东、西海船齐聚白云区江村高塘水域相互竞赛,非常热闹。

各地巡游后,一年一度的端午龙船赛告一段落,四艘龙船回到三华村,再次沉入各自所属水塘,静候次年再一次的乘风破浪。

我在“狗肶塘”的前面看到康公庙石门额,背后肯定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据爱吐槽的特长生石晸和徐启渠等几位老人介绍,以前,新华地区有龙船8艘,其中三华乡有龙船4艘,分别为东华里绿桡、中华里黑桡、西华里白桡、元华里红桡。四艘龙船名声在外,直到现在还是村中老人们引以为豪的谈资,每每说起龙船,人们便能熟练地说出“中华里大肚黑桡”“东华里东昌门沙绿桡”等名号。

【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387:三华村康公庙就是三华四桡的见证。

四艘龙船中,东华里绿桡保存最好,现仍存放在三华村资晸大夫祠中,其余三艘或是腐化损毁,或是踪迹难寻。传说在制造中华里黑桡时,人手不够,工期紧迫,村民眼看比赛将至,便日日急催匠人造船。匠人无奈之下将造船任务分成两份,

由自家兄弟两人负责,弟弟负责制作龙船尾部,哥哥负责制作龙船头部。不料两人技艺水平不一,弟弟做的船尾更为精美耐用,兄长做的船头相较之下显得稍次,且因出自两人之手,故头尾上翘幅度不一,影响了龙船的强度和速度。东华里绿桡则不一样,船身选用上好坤甸木,由始至终由同一个匠人负责,全船工艺浑然一体,故质量牢靠,精美耐用。

1949年之后,三华村划龙舟活动日渐式微,龙船赛活动的竞技性不断降低,不时应外村兄弟邀请前去竞赛,也是以竞赛为名,实则兄弟间互通往来,交流感情。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天马河河床变浅,河道收窄,已不再适合赛龙船,三华村亦已数十年未举办龙船赛。但在村民的讲述中,当年龙船竞渡,两岸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的盛景仿佛就在眼前。

【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388:徐氏大宗祠的墀头有各类人物的砖雕,极为精美,贵华里在旁边,徐氏大宗祠是三华村徐氏族人的合族祠,供奉的是三华村的开村始祖徐宗远。该祠始建于清朝初期,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光绪四年(1878)两次重修,房屋的很多建筑构件还比较完整地反映了不同时期的风格,虾公梁上的石麒麟、鳌鱼雀替、挑头等建筑构件都采用了广州当地叫做“鸭屎石”的一种石头,是清初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前廊的木梁采用月梁做法,还在梁的底部雕刻精美的花纹,属于乾隆年间制作,而头门的檐柱做工精美,线条复杂,具有光绪年间的特点,

祠堂的第二进为三门五楼砖石牌坊,上面有乾隆五年的花县知县宋镐题写的“派演东明”、“世德作求”。

据花都人在“端方可法,谨慎堪师,三华村徐氏先祖徐爵魁 ”中介绍,清代中期,花县徐氏曾有族人在广州开设五桂堂书坊,所印书籍甚至远销东南亚及北美洲,名噪一时。据胡力平老师考证,五桂堂书坊的创始人或许就是三华村二十三世祖徐德魁,这一脉徐氏族人凭借五桂堂书坊显赫一时,资晸大夫祠就是二十五世祖徐方正为纪念其祖父徐德魁而建。但许多人不知道,徐德魁的长兄徐爵魁一手养大四位幼弟,可以说没有徐爵魁,就没有这一脉三华徐氏日后的繁荣。

三华村《徐氏族谱》记载,徐爵魁,三华徐氏二十二世祖,生于清高宗乾隆十五年庚午(1750 )四月十四日丑时,终于清玄宗道光三年癸未(1823 )八月二十四日巳时,享寿七十有四岁。同时,在他去世后,朝廷还为他追封了官职——“例授九品职员,道光二十年庚子恩科,例赠武略骑尉,揀选卫千总,同治六年丁卯,貤赠奉直大夫,候选内阁中书,加四级。”

徐氏族谱记载,徐爵魁,讳麟长,字爵魁,号位元,生于清高宗乾隆十五年(1750 )。徐爵魁是个苦命人,父亲徐世就二十三岁生下他,随后几年间又接连生下了徐德魁、徐智魁、徐殿魁三个弟弟。乾隆二十七年(1762 ),徐爵魁十二岁,徐世就去世,不久,五弟徐杰魁出生,年幼的徐爵魁被迫担起家中的重任,外出赚钱养活家中的母亲和四个弟弟。

族谱中没有记载徐爵魁的发家史,仅用了“读书尽孝,勤俭起家”短短八字概括了他的奋斗传奇,但个中辛酸无人能懂。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徐爵魁的自传诗中,他这样写到:“一生危虑有谁知。处世不殊孤孽儿。筹划经营兴怨谤,胼胝辛苦笑愚痴。”想来也是对自己的身世颇多感慨。

“治家有法,尤重睦邻,凡有投诉,悉为排解。至于建阁亭,修庙宇,无不乐为倡举”,是远近闻名的模范家长。立业后的徐爵魁开始为家乡出力,当时花县地区设有“义仓”制度,本是积粮赈灾的善举,时间久了管理不善,仓库荒废,官府却还要富户担任“仓头”,负责管理,惹上一身麻烦。徐爵魁眼见“仓头”制度弊大于利,心中忧虑,便向官府提议废除“仓头”制度,坊间百姓皆拍手称好。

同时,徐爵魁还热心宗族事业。嘉庆八年(1803 ),他参与修建位于广州龙津二约(今龙津中路附近)的泽江祖祠,纪念徐氏始祖徐泽江。可以在省城修建祖祠,可见徐爵魁当时在省内徐氏宗亲中有着数一数二的影响力,族谱记载当时情况:“各房绅耆举公为总理,所有鸠工庀材,悉属公当,人皆悦服。”嘉庆十一年(1806 ),徐爵魁又在村中兴建“芝俊公祠”,这是他秉承祖父遗志而建,

在他的诗作《建祠落成表志》中,他这样写“祖父遗言欲建祠,年方十二得闲时。杖期未满家严丧,志事图成我性痴。积集许多成地段,绸缪不少惹狐疑。今将六十才修竣,委屈凭谁忖度之”,这样看来,徐爵魁在十二岁丧父时便已将祖父临终前的心愿牢记在心上,

这一记就是几十年,经过苦心创业,他终于在年近六十之际为祖父徐芝俊建起了一座祠堂。此外,徐爵魁还为后世子孙修订了字辈诗,族谱记载,这支徐氏后人名派为“魁时正贵尚志为高天保定尔福履绥之”,字派为“元务忠信行重敦伦克绳祖武五世其昌”。

第3099回:毁家纾难土埋忠骨,盟会番花分会旧址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广州13057
第3098回:爵魁徐公祠端谨堂,治家有法尤重睦邻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广州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广州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广州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广州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广东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