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7

浙江嘉兴嘉善西塘古镇游记

天数:1 天 时间:2 月 和谁:和朋友

2015年2月7日,上午,我来到了著名的江南水乡西塘古镇。西塘古镇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西塘历史悠久,是吴越地方文化浓郁的千年水乡古镇。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吴越两国的交壤之境,素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西塘,古名斜塘、胥塘,因镇东南“横亘乾巽”之六“斜塘”之谐音“西塘”而改称西塘。元代的时候,西塘已经是一个初具规模的集市了,明清时期相当繁荣,许多有钱人家的西塘百姓纷纷开始兴屋建宅,形成了现在的西塘的大致格局。所幸的是这些明清建筑在经历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之后大多仍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研究价值,为国内外研究古建筑的专家学者所瞩目。鸟瞰全镇,薄雾似纱,两岸粉墙高耸,瓦屋倒影,西塘古镇以“桥多,弄多,廊棚多”的特色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古人曾留下“夕霞掩映翡翠流,流月不知居桥首;数点鸦鸣竞莲舟,浮影参迭西塘秋。”的诗句。

 

古老的江南水乡风貌形成了西塘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古镇内有保存完好的25万平方米明清建筑群,规模之大和保存之完好是江南少有的。西塘地势平坦,河流密布,有9条河道在镇区交汇,把镇区分划成8个板块,古称“九龙捧珠”、“八面来风”。老街区内有27座石桥将古镇的五块地区连接成一片,这些古桥大都为单孔石柱木梁桥,至今保护完整。宅弄是西塘的又一大特色,分为连通两条平行街道的街弄、前通街后通河的水弄以及大宅内设在厅堂侧面的陪弄,122条巷弄交横纵错,构建了古镇的整体框架,并连接了新、老镇区。烟雨长廊是西塘建筑最独特的标志,还有送子来凤桥石皮弄西园环秀桥醉园烧香港永宁桥等景点近20处景点。

 

西塘古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嘉善县,古镇区面积1.05平方公里。景区内有:西园薛宅(纽扣博物馆)、张正根雕艺术馆江南瓦当陈列馆倪宅圣堂、江南明清民居木雕陈列馆、黄酒陈列馆醉园、七老爷庙、王宅(种福堂)、永宁桥烟雨长廊五姑娘主题公园送子来凤桥石皮弄东岳庙、乐国酒家、药师庵尊闻堂坟浜弄五福桥环秀桥安境桥烧香港里仁港礼耕堂廊棚卧龙桥望仙桥等景点。

 

护国随粮王庙,俗称“七老爷庙”,始建于明代,一个地方就有一个地方神,护国随粮王庙供奉的就是西塘的地方神。历史上真有其人,姓金,排七,百姓称之为七老爷。相传明代崇祯年间,嘉善一带闹旱灾,乡野颗粒无收,处处饥民。当时金七爷是个朝廷押运粮食的小官,他专门在运河上押送粮船。一天,金七督运皇粮路经西塘,见鱼米之乡的百姓挨饿,在岸边围着求粮食,动了恻隐之心,将运粮船队所有粮食尽施于民。皇粮给了百姓,可是欺君之罪,金七知道逃不过惩罚,投身于雁塔湾的河里,自尽了。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位舍己救百姓的好官,集资造了一座七老爷庙。

 

七老爷投河自尽后朝廷查清真相,追封为“利济侯”,后又加封为“护国随粮王”,七老爷庙也同时改名为“护国随粮王庙”。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三是七老爷的生日,西塘要举行庙会,大家把七老爷、七夫人两尊行宫抬出庙门,从晚上十一点出发,各按预定路线巡游,一路旗帜飘扬,锣鼓震天,鞭炮齐鸣,浩浩荡荡巡游,镇上经过的许多地方都搭了帐篷,供七老爷与七夫人在帐内稍歇受供,到次日下午才回到庙中,然后在庙内开始演大戏,连演三天。场面热闹非凡,现在四月初三已成为西塘人一年中最大的民间节日,都会在七老爷庙举行庙会,在那天,西塘的人们都会走上街头游行,为今年祈福。

 

随粮王的祭祀范围较小,仅在嘉善的魏塘、西塘两镇,但就地方神受祭祀的时间来说,确实是很长了。这正好说明: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清官对于百姓来说是太重要了,也确实能让百姓铭记在心。七老爷为百姓做了好事,人们已经纪念了几百年,而且肯定还会永久地祭祀下去。护国随粮王庙在解放后被毁,文革后,每年四月初三前后,在原址的大门左右,香火通夜不灭俨然是一副大庙的模样。后来因为旅游的需要,政府又把护国随粮王庙重新翻修了。在七老爷像前挂了很多形似叶子的香包,称为秋叶,因为秋天象征着丰收,这些叶子都是当地60至70岁的老人家手工缝制的。两侧大柱上的对联:“旱裂连阡,施赈活人万众。仁留金邑,追恩长祀千秋”。虽只有短短十个字,但记述了七老爷那一段可歌可泣的事迹。

 

烟雨长廊也叫雨廊,总长有2000多米,位于西塘古镇南苑路,是西塘古镇的核心景点之一。雨廊在不少江南古镇中都有,是江南水乡中独一无二的建筑,外观看来就是有木柱支撑、带有瓦片屋顶的街道,沿河一侧有的还设有靠背长椅,供行人休息,多为砖木结构,一般宽2-2.5米,既可遮阳又可避雨。而西塘的雨廊很有特色,尤其是在雨天,走在廊棚下听着雨声淅沥,赏廊外迷蒙的景色,有很浓郁的意境,因此西塘的雨廊有着“烟雨长廊”的美名。西塘的雨廊总长将近千米,大多为临河而建,走在廊中可以逛逛沿街各色店铺,时而有摇橹船载着游客缓缓而过。

 

烟雨长廊的廊棚从街头延伸至河边,圆木柱支撑着一层斜斜的屋面,中间有一段翻转轩两层雕刻花纹最为出色。矗立桥头,满眼看到的是氤氲的雾气与人声鼎沸的双重蒙蒙细雾细密的交织在一起的江南小镇市井日常的旖旎风光。入夜后的雨廊景色,不亚于任何水乡古镇的夜色,在静悄悄的晨昏时刻,漫步在廊棚下,只有自己的心跳声还有一些很怀旧的心情。“西塘忆,最忆是长廊。千盏灯笼脂粉色,八方舟楫杜康香,依水看斜阳。”这优美浪漫的诗句,不知迷醉了多少人,是西塘古镇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关于西塘的烟雨廊棚,还有二种版本的传说。一种传说是在西塘塔湾街里有一胡姓商户,店主胡氏年轻守寡,艰难地支撑着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和一家三开间的铺子。胡家铺子前的河摊边,有一个水豆腐摊,摊主姓,家中排行老二,王二年轻力壮,老实厚道,只是家境贫寒。他见胡氏艰难,便生同情之心,帮着她做一些体力活,日子一久,胡氏便觉离不开他,但又难以启齿表示这份情意。于是她煞费苦心想出一个办法,一日她请来木匠,借修缮店铺之机,沿河建起了一排廊屋,将店铺前的街路遮盖起来。这么一来,王二即可免受日晒风吹,又能在雨天照常摆摊,两个同在一个屋檐下,感觉就像一家人。不想廊棚建好后,胡家铺子生意一下红火起来,于是镇上商家纷纷效仿,几年下来,竟连成一线,以致后来成为一种西塘独特的建筑式样。后来老百姓知道这层意思后,便给廊屋取名为廊棚,意思是为郎君而建造的棚屋。

 

另一种传说是有一位好心的老板在沿朝南埭一带开设一家店,生意清淡,一直犯愁。一天来了个叫化子在他们屋檐底下避雨,老板看后于心不忍,给了他吃的还请他进门。叫化子执意不肯,晚上老板打烊,叫化子还不离开,老板看屋檐太窄遮不了风雨,就拿了一卷竹帘连在屋檐上,临时搭了个小棚让叫化子躲在下面,第二天叫化子不见了,门板上留下了“廊棚一夜遮风雨,知善人家好运来”的对联。据说这位叫化子就是八仙中的铁拐李,他来试探店主的心,那店主果然生意兴隆,发了小财。后来店主觉得用竹帘连在屋檐上方法不错,索性就将屋檐加长,街上的商家也想沾点仙气让自家的生意也好起来,于是纷纷效仿,慢慢形成了现在的长廊。现在,挂着灯笼的这一长排就称作为“廊棚”,成为了西塘的标致性建筑,是江南水乡中独一无二的建筑,是古镇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醉园位于西塘古镇塔湾街,初建于明代,原有五进院落,是西塘望族王氏塔湾街宅院之偏厅,因王宅的“醉经堂”而得名,“醉经堂”的“经”是读书的意思,为清朝王志熙修建,王志熙是乾隆年间的书画家,园内至今还留有他的墨迹,因此这里可谓是书香门第之家。现醉园主人王亨的先父王慕仁也擅长书法,墙上一副对联“烟开兰叶香风暖,岸爱桃花锦浪生”就是他的作品。醉园现存四进,庭院里的古砖花坛原与房子一同建造,距近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而南边大院里的“醉雁桥”仅容一身而过,是在江南罕见的微型砖拱桥,这桥小得只要一步即可跨越,却也设了好几级台阶;这池虽不大,却水清波平,养着几尾锦鲤,悠游自在。

 

醉园面积二百多平方米,庭院房屋保存完好,是个“麻雀虽小,五脏惧全”的别致庭院。园内厅堂回廊、碧池青石、翠竹红鲤、秀色醉人,在极小的空间内将江南庭院建筑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园内正厅“艺香斋”辟有王氏父子王亨、王小峥“水乡风韵”版画系列陈列,描写的都是西塘风光,可谓是古镇美景的缩影,他们两人的风格有一定差异:父亲王亨先生的作品传统写实,而王小峥的作品则较现代抽象,展示了西塘的家庭文化底蕴。醉园的意思有三层:一是醉经堂有醉读经书之意;二是园内池石玲珑、回廊通幽、翠竹生研、秀色醉人;三是园内正厅的王氏父子版画陈列,进入园中,即沉醉于版画艺术之中。

 

隔扇门前有花园,曲廊设计巧妙,门边就是碧池青石、小桥流水、石笋翠竹,脚下青砖,墻角碧竹伴芭蕉,点坠出满园绿荫。“怡碧”洞门,醉园的名字是主人醉心于四书五经,所以叫醉经堂”。“交游只在竹之间”,想起那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假山、秀水、清苔、古藤,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竹木生翠,门洞藏幽。空间虽小,然山水花草皆备,石之秀而玲珑,水之细而静逸。三个花园应该来说原本是联在一起的,园主巧妙的用白墙灰瓦分割开了,在分割花园的墙上留有只能一人通过的墙门与青砖小径把花园又连在了一起。虽然整个花园很小,但每个花园都有独自的景色独自的风格,又不能一眼看到全部,你只有进了花园才能看到这个园子的景色,体会这个园子的风格。

 

环秀桥连接着烟雨长廊和繁华热闹的西街,建于明代万历九年(1581年),跨当年的小桐、北翠两圩,是西塘最早的高桥,相传在晴天时站在桥顶可北望太湖边上的青山。1944年倒塌后改建成木桥,又于1997年重建为石阶拱桥。若游船穿过拱桥,可清晰看见桥墩两侧均有一副对联,两侧均有桥联,东侧联是:“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西侧联是:“往来人度水中天,上下影摇波底月”。无论是晴天、雨天还是处于夜幕之中,站在桥顶远眺水乡,但见灰墙白瓦层层叠叠。华灯初上时,两排大红灯笼在河道边高高挂起,河中乌篷船随波摇晃,亦是一番浪漫美景。环秀桥所处的位置非常繁华,从小桐圩街跨过环秀桥就是西街,著名的“石皮弄”就在右侧,是距离石皮弄最近的一座拱桥。这里是欣赏古镇最佳的场所之一,桥上任何时候都站满了人,游船不停地穿梭在脚下,一派繁忙的江南水乡景色。

 

送子来凤桥俗称“晴雨桥”,位于西塘古镇西街北侧、小桐街东侧,地处烟雨长廊中部,为一座三孔石板桥,是来西塘的游人必会经过的一座桥,也是古镇的第一码头。送子来凤桥初建于明崇桢十年(公元1637),传说建造时,有一鸟飞来,造桥人认为祥瑞,遂取名为“送子来凤桥”。该桥经清康熙四十八年、道光十五年两次重修,后又于1997年重建。桥宽10米,桥正中有花墙相隔,将桥分为两边,行人可各走一边。桥顶有棚,红颜黛瓦,古朴又新颖,两边有护栏,且有长条石座供人休息。

 

送子来凤桥的造型很独特,传说也有好几种。桥的中间被花墙南北隔开,南边属阳为台阶,北面属阴为斜坡。走这座桥还有点讲究,男子走台阶步步高升,女子走斜坡小迈步持家稳稳当当,老人们说:“新婚夫妇走一走,南则送子,北则来凤”,这也是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期盼。送子来凤桥两边都是河和船,景色很不错。

 

从送子来凤桥下来,我继续往前走,就到了“九德堂博物馆”,是一座以中国传统玉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仿古的建筑让人眼前一亮,仿若进入了历史空间。亭台水榭、磐石造景、草木葱郁,一到馆中,便如置身幽境。一层为常设的中华古玉史主题馆,二层为各类小型展览的机动展馆及展示玉雕现场制作的玉雕大师工作室。走进一楼展厅,只见各色玉石制品陈列柜中,藏品数量十分丰富,且时间跨度从旧石器时代、汉代至元明清,囊括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各个时期,将上下五千年的古玉文化全数浓缩在了一处,看来让人大饱眼福。展馆既注重实务的展示,也注重玉文化的弘扬,展示的主题是“玉之道”,从神玉文化、礼治玉文化、市民玉文化三个发展阶段来阐明传统优秀玉文化。在二楼的机动展厅里,不少重磅展品也让人目不暇接。目前,展厅中陈列了众多陶瓷器,也几乎将我国历史上各个著名时代的陶瓷器细数了个遍。有红山文化陶器、马家窑彩陶、龙山及良渚陶器,也有商周至明清的陶器和瓷器,展品种类从实用器皿到装饰器皿不一而足。

 

卧龙桥位于北栅市河口,系单孔石拱桥,桥身长31.46米,宽4.95米,桥东坡32级,西坡30级,西堍朝南转角处还有9级。巡杖呈长方形,高44厘米,望柱高71厘米,柱头呈方形。拱圈为纵联并列砌置,工艺精湛。卧龙桥建成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据史料记载,卧龙桥最初建于明代,但当时仅是一座小木桥,每逢雨天行人一不小心就会滑倒。相传清康熙年间,桥旁居住一位姓朱的竹篾匠,生性善良,他看到老百姓雨天过桥时的困难,心里很不好受。一天,他亲眼看见一位孕妇过桥时落水而死,就立志募捐造桥。他别无他途,只得削发为僧去化缘,取名广缘,以铁链穿肩,苦行奔走十余年,终于募得白银三千余两,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开始动工建造石桥。

 

广缘和尚因化缘积劳成疾,未曾完工就得病而死。广缘和尚死后十日,石商运来了一批据说是广缘五天前订购的石料,镇上工匠个个惊诧,说广缘和尚已在十天前亡故。无论此事是虚是实,但不久便传遍了整个西塘镇,远近居民纷纷捐助,没有多少时间就将卧龙桥建成了。桥上有对联写道:“修几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将这一事迹告诉后人,并表达人们对广缘和尚的崇敬之情。造桥的工匠怕雨天桥滑特意在每级台阶上刻条纹增加摩擦力。后来到了清代咸丰年间,太平军攻占县城嘉善,在西塘北面姚家浜与清军争战,传说太平军首领忠王李秀成曾在卧龙桥上指挥督战。《苹川棹歌》有诗为证:“卧龙桥耸势崔巍,俯瞰川原眼界开。传说忠王曾到此,石栏杆畔久徘徊。”

 

传说造桥时桥中央的一块方石,就是安放不好,一天,二天,三天,石匠们想尽办法也无济于事。这天傍晚,正当石匠们万分焦虑之时,走来了一个须发苍白的老者,他说:“诸位师傅,莫急,小小一块方石,我自会调理。”说罢,从衣兜里掏出一方豆腐干,垫在方石之下,老者在夕阳的余晖下,双眼微闭,双脚在方石上划来划去,片刻之间离去了。老者去后,石匠们发现,不仅方石稳稳妥妥,而且方石中间卧有一条龙纹,四周卧有四条龙纹,一共有五条龙。人们都猜测,这老者也许是广缘和尚的化身,大家感激广缘和尚为造桥呕心沥血,就称此桥为“五龙桥”,又因龙是卧着的,所以又叫“卧龙桥”。

 

过了卧龙桥,就是“中国酒文化博物馆”,它是在原有黄酒陈列馆的基础上,充实了酿酒世家刘西明先生几辈人收藏的酒文化实物而重新扩建的。西塘在历史上就是个酒镇,“酌好酒,吟好诗”,一直是古代很多文人学士的两大追求。明代初年,大诗人高青丘乘舟过西塘,特地停下来寻问酒家。清代,西塘镇上名酒梅花三白闻香百里,民国初年的柳亚子多次醉饮镇上。西塘的酒文化,可以说与古镇同步,与古镇齐名。酒文化博物馆的特点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于一体,在追本溯源中,提示了中国酒文化的清晰背景及其深刻内涵,涉及到民俗学、史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医学等多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明清木雕馆位于烧香港北,里面陈列着250多件明清时期以来以西塘为代表的江南地区民居建筑木雕,有梁架、梁垫、撑拱、雀替、格窗等,雕刻技巧丰富多彩,剔地、地刻、漏雕、透雕等各展奇工,图案典雅、工整、精致美观,集中展现了江南民居木雕特有的柔美、细腻、清新、绚丽的格调。

 

圣堂在西塘烧香港北,近五福桥,圣堂初建于明万历三年 (1575),祭祀巡按庞尚鹏,旧称“庞公祠”。到清代康熙七年,改名为静觉庵,康熙十三年和康熙五十年两次重修,改供关帝,俗称圣堂。圣堂是供奉关羽的地方,但为何没把它取名关帝庙而称为圣堂,据说有两个说法,一是西塘人尊称孔子为文圣,关羽为武圣,故名圣堂;二是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来过这里,圣上来过,所以叫圣堂, 称之为圣堂。

 

圣堂香火最旺盛的时候,许多香客挤不进堂内,只能在堂外街边地上插烛而拜。到了春节,举行圣堂庙会的时候这条街就更热闹了,烧香客的队伍从圣堂一直排到烧香港口。商贩多集于圣堂,各色风味小吃,年画玩具,琳琅满目。居民扶老携幼,到圣堂祈福、吃点心或为孩童购买玩具、熙熙攘攘十分热闹。因此,春节到元宵期间,“逛圣堂”为西塘的一大传统习俗。当地百姓中有谚语:逛庙会,看画张,吃烧卖。每年正月初五,镇上的商人们必定去圣堂烧香祭拜,用家里南瓜糊做的元宝,换圣堂的元宝,意喻一年财源滚滚。

 

一进大门就是财神殿,供奉着武财神赵公明,他黑面浓须,骑黑虎,一手执银鞭,一手持元宝,全副戎装。财神爷赵公明,又称赵玄坛,“玄坛”是指道教的斋坛,也有护法之意,相传为武财神。从财神殿后面进入一个有砖雕门楼的天井,天井北面是圣堂的主殿,圣帝殿。关公是武财神,手里却拿着书。主殿两旁侧殿则为文昌殿和三官殿,天井两边各有一牌坊门洞,上面写着“浩然正气”。最后一进就是“观音殿”,观音身边有善财童子和龙女,观音殿东面的“文昌殿”。

 

文昌殿是供奉道教神仙系统中地位较高是文昌帝君。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文曲星、文星,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他上主三十三天仙籍,中主人间寿夭祸福,下主十八地狱轮回。文昌帝君左边奉的是孔子,为中国儒家的创始人,道教奉之为“大成至圣先师”;右边是朱熹,为宋代理学大师。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世称朱文公。观音殿西面的“三官殿”,道教宫观中的三官殿(庙)主祀三官大帝,天官紫微大帝、地官清虚大帝和水官洞阴大帝。三官大帝掌握了天堂、地府、海洋间的一切事项,是极为崇高的神祇。

 

烧香港位于西塘古镇上西街,是西塘古镇最早的繁华中心,烧香港以河得名,从鲁家桥到五福桥之间的一条河叫烧香港,港的北岸、南岸街道则由此称为烧香港北街、南街,统称烧香港。南街长222米,宽2—4米,北街长256米,宽2—8米。北街上有圣堂庙,出五福桥有福源宫、东岳庙,香火旺盛。沿着水边的街巷走走,满眼是古旧的建筑,仿佛回到了过去那个时代。烧香港的“港”字有两个含义:一为街道,二为河港。早期是富人居住的地方,所以烧香港里的建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门槛特别高,有一尺多,用整条的石头做成。烧香港里面的民居基本保留明清时风貌,小河悠悠,石驳岸里镶嵌着一个个石河埠;连绵屋宇中一条条古弄前通河后达田,中间曲径通幽。港北有高街沿李姓大弄、小弄、倪家弄,港南有坟浜弄

 

倪宅位于烧香港南,倪氏家族为镇上书香门第,是西塘典型的明清民居风格,五开间五进深,前有廊棚,后有花园,第一、二进间为一宽敞的天井,植桂花树两株。第二进正厅名为“承庆堂”,为整幢建筑的核心。倪宅内,除了正厅外,还布置了倪天增生平事迹陈列和遗物展示,此外还有明清风格的居家摆设展示,如琴房、棋房、书画室、卧房、厨房、帐房等,堪称一部廉政教育和江南传统生活习俗的教科书。

 

五福桥位于烧香港,倪天增祖居陈列馆以东,是一座单孔石板桥,桥长14米,桥孔跨度7.5米,是西塘现存最古老的桥之一。五福桥建于明正德年间,修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据西塘的老人说,从这桥上走过的人会带上五种福气,分别是:长寿、富贵、康宁、德行和善终。这座桥是由当时西塘的五户人家共同集资建造的,这五户人家分别把五种不同福气都安置在桥面上。陆谨涵先生撰联:“人杰本地灵五符地数,民归卜天兴福自天申。”陆谨涵先生,字炳琦又字景韩,西塘镇人,生于清同治5年(1866),光绪7年(1881)16岁时中秀才,光绪15年(1889)24岁时中举人。

 

袁宅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西塘颇具地方代表性的民国时期的建筑。当时,欧陆建筑之风吹遍中国的大都市,较偏僻的城镇上亦不乏效仿者。袁宅就是其中之一。此宅完全抛弃了清末遗风,窗棂及底层的檐廊设计成柔和优美的拱形曲线,在当时可谓是前卫风格、独树一帜。整个袁宅占地面积约两千平方米,正厅为“慰黎堂”,现被辟为“张正根雕艺术馆”收藏并展出著名根雕艺术大师张正的根雕作品。在艺术家的眼中,树根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张正的根雕就是利用肖似某种飞禽走兽的逼真树根作为造型并进行再加工的艺术作品,使枯死的树根,有了新的生命。他的作品力主七分天成,三分人工,风格大气,个性鲜明,精美别致,巧夺天工。现馆内展出的很多作品,如《东方雄狮》《熊猫盼盼》《南海奇珊》《雄鹰展翅》《孔雀开屏》等,以其独特的造型、精美的雕工曾经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奖。张正的不少根雕作品都是用整棵大树的根雕制成。又大又重的树根,经过他的加工,最后都成为不失灵动之感的艺术品。据统计,他雕制的大型根雕作品约有500件,平均每件重约250公斤。因此,张正也已“最多的大型根雕作品”而被载入吉尼斯世界之最。

 

永宁桥位于西塘古镇市河最东端,这是一座当地所说的平桥。桥西为西街和烟雨长廊,桥东过河就是塘东街和烧香港。东西走向的市河杨秀泾在此与南北走向的胥塘河交汇,这个位置可以说是整个古镇的交通中心。河北岸朝南埭长廊如一条逶迤长龙卧伏在水边,行人和自行车都在廊下行走,其风味为其他古镇所少见。河南岸是西街的后面,沿河有高低错落的民居建筑群,大多为清末至近代建筑。永宁桥是古镇上最好的观景点,最受摄影家和画家们的青睐,是他们创作、猎景之地。站在永宁桥上可一览胥塘河两岸的全景,南望古朴的廊桥,高低错落的民居建筑群,大宅的风火墙高高耸起,青砖黛瓦和石河桥尽收眼底。胥塘河狭小成水巷,巷西是仿古一条街,巷东是古老的塘东街。河北岸朝南埭长廊如一条逶迤长龙卧伏在水边,行人在廊下行走。

 

“江南瓦当文化展示馆”位于西塘西街51号,是古镇民间收藏家董纪法先生收集、陈列的江南水乡民间砖瓦艺术陈列馆,现已成为西塘古镇的一个特色专题博物馆。瓦当是一种材质简陋的建筑装饰配件是屋面每条瓦垅下端的,兼有装饰和护椽功能的特殊瓦片,瓦当上有各种不同的图案。由于它不易保存,年代久远,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江南瓦当陈列馆内有花边滴水、筷笼、步鸡、砖雕、古砖、陶俑六大类300多个品种,其中有及富美好愿望的传统瓦当;有带宗教色彩的寺庙瓦当,有表明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图案瓦当。江南一带民居所用的瓦当十分讲究,各种图案,大多根据当时当地的习俗风情,根据主人的爱好,根据房屋的规模用途而定,瓦当的图案、花纹、形状、材质,反映了社会历史和地方风情习俗的变迁,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嘉善粘土质地细腻,是著名的砖瓦之乡,瓦当图案十分丰富。

 

瓦当文化展示馆讲述了瓦当的历史、艺术、文化价值、建筑的关系、建筑的图腾,以及为游客提供了鉴赏知识,实现了“展品陈列”到“文化深化”的转型。还有多件“精品瓦当”,如展示的宋代宫殿龙纹琉璃瓦当,很稀有。正在研究考证中的太平天国瓦当,还有1911年中国民国开国时的国旗瓦当等,都具有相当高的观赏价值。近三千年来的中国传统建筑,曾形成了多少形态、材质、图案不一的瓦当,小小的瓦当折射了长长的历史,它不仅是一个建筑物的图腾,而且是一个时代、一段历史的见证。瓦面上带著有花纹,为精致的艺术品,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它还是书法、篆刻、绘画的宝贵资料,是反映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参考资料。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博大精深,瓦当文化史就是一部建筑史,在这片小小的瓦上,却集聚了社会历史、民俗和地方文化等许多方面的知识。

 

从瓦当文化展示馆出来,我前往薛宅,坐落在狭小的西街北边,为砖木结构,前后有两进,临街依河,为本镇典型的商住民居。据说原址为一南货店,遭火毁后由薛姓建造而成。薛宅的建造者为薛幼民,他买进这块“火烧白场”后建成薛宅,为前店后宅的结构,总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第一进为沿街店面为东三西一四开间,现东三间为大门。薛宅的建筑有三大特点:第一是浅,从高处往下看,只见回字形的屋中有一个小天井,此外都连成一片,无埭可言,从街到河仅30米左右。第二是简,没有陪弄,一律从大门进出,只是在登楼时有两座楼梯。另外,整个建筑的细部并无花俏的装饰。第三是亮,一反传统以暗为上、暗能藏财的习俗,在所有的窗上都配上了玻璃。玻璃窗上饰有花形条格,看起来也很顺眼。

 

钮扣博物馆位于西街上的薛宅里面,共有六个展厅:古代钮扣展示区、近代钮扣展示区、现代钮扣展示区、贝壳钮扣生产工艺流程展示区、钮扣应用区、中国结展示区。西塘是中国钮扣之乡,有钮扣生产企业近五百家,产量占全国生产交易的40%。贝壳钮扣是我国第一代的专业钮扣,地处杭嘉湖平原的水乡西塘贝壳原料也是极为丰富。在这里还展出大量形式多样的腰带钩和腰带扣,以及与钮扣有关的中国传统服饰,会让来到西塘的你大开眼界的。

 

钮扣博物馆的开馆开创了中国钮扣史上崭新的一页,也为有着钮扣之乡的西塘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线。自汉以来,从最古老质朴的贝壳钮扣,到华丽精美的饰物类扣子,在历史的长河里,它跟着服饰的变化而变化。即使在现代,拉链横行,中国人对于钮扣服饰的喜爱依然没变。走在木质的楼阁里,看着各个时期的钮扣图片、实物以及各个它的发展与演变。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这里绝对值得一看,因为一个扣子可能就是一件服装的点睛之笔,从历史中寻找答案,肯定会有惊喜。

 

西园位于西塘古镇苏家弄,为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是西塘古镇最大的私家花园,旧址在西街计家弄内,系明代朱氏别业,后出让给孙氏。园内有树木、花草、假山、亭池等,风景优美,是当时镇上风景幽美之处,也是目前西塘古镇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私家园林。1920年冬天诗人柳亚子偕同陈巢南来西塘,与镇上文友余十眉、蔡韶声、陈觉殊等在该园吟叙合影, 仿北宋李公麟所画表现苏东坡、米芾、黄庭坚等人雅集的《雅集图》,将照片取名为《西园雅集第二图》,为纪念柳亚子,命名为“西园”,从此便有了些许名声。

 

园内东侧假山上有“听涛轩”茶室,因假山上有一棵高达数丈的白皮松,风来稷稷有声,故名“听涛轩”。游园至此,可小坐片刻,品茶观景,自得其乐。现在的西园是1993年新建的公园,已不是当初南社吟诗之所。新的西园小桥流水,石狮门厅,园内环绕砖砌花格游廊、水榭、曲桥、假山、凉亭、人工瀑布。房子古朴雅致,都是纯木结构,门窗的雕刻精美,注重细节。园中树木花草、假山亭池错落有致,假山上有座六角亭名为“醉雪亭”,西塘八景之一的“小山醉雪”就在这里了。园内新辟有“朱念慈扇面书法艺术馆”、“百印馆”、“南社陈列室”等展厅,可以深入了解与西园密切相关的历史文化。

 

种福堂坐落在石皮弄的东侧,是王家的宅第。据王家家谱记载:其世祖是宋代御营司都统制王渊。种福堂的名称为教诲后人多行善积德,所谓:种瓜得瓜,种福有福。种福堂为江南民居的清代大宅式建筑,前后共有七个单元,总长100余米。王宅的大门建造得比较小,站在街上看到的门面不是很气派,与边上的房屋没有区别。与其说是一种保护,更为主要的是江南明清时期的建筑文化风格——先抑后扬。主要是因为当时江南地区常年有倭寇进犯,王氏家族为了财不外露,故把门面做的比较小。

 

种福堂大厅分三部份,中间有两根柱子,粗三十公分,柱下面有鼓石。柱上的对联:“宜日对色动神飞,怀古采风之辈;最心倾言规行矩,修身种福之俦。”厅堂正中央悬挂有康熙年间翰林侍读学士海宁陈邦彦题写名为“种福堂”的匾额,厚重端庄,凛然一股正气,以告诫后人:“平日多行善积德,日后定能使子孙得福”。陈邦彦是翰林学士,皇帝的伴读,整块匾额保留下来也是很不易的。

 

西塘古镇明代以前,有唐、王、赵、陆四大人家。明代以后,又有倪、蒋、朱、卜、陆、冯等大户人家。宅院深深,形成长短不一的里弄122条,其中百米以上的宅弄有5条,最有特色的一条露天弄名就是石皮弄,也是西塘最窄的弄堂。弄深而窄,石薄如皮,故名石皮弄。石皮弄位于西塘古镇下西街,建于明末清初,是王家“种福堂”和冯家“尊闻堂”之间一条细窄的弄堂,全长68米,最宽处1.1米,最窄处只有0.8米,抬头望是一条狭长的天空,有西塘“一线天”之说。

 

石皮弄由216块厚度仅三厘米的石板铺就而成,石板路下面是一条使全弄雨天不积水的排水道。狭窄幽长的弄堂里点缀的红灯笼,尽显江南古镇韵味。看墙上脱落的墙皮和这地下的石板砖就能看出来年代之久远。墙皮黑色灰色白色掺杂,有些墙面像是被施了魔法,都是鬼怪的文字,有些墙面上还有嫩绿色的爬墙藤,透过狭窄的弄堂看天空,有一种别样的忧郁感。

 

狭窄的石皮弄东侧是种福堂,西侧就是尊闻堂。尊闻堂的整体建筑不及种福堂开阔气派,但整个布局很相似,正门都是朝北开的,前埭至后埭的长度也差不了多少。尊闻堂的百寿梁是镇上一宝。中间刻有一百个"寿"字,组成长长的菱形。厅堂主梁上刻巨幅“包袱巾”刻著一百个“寿”字、“万”字蝙蝠组成的百寿图案,华美富丽、层次细腻,令人欢为观之。据考证如此完美的古建筑珍品在全国已属罕见。横梁柱头雕刻也非常特别。柱饰每边都不一样,都是些吉祥图案的造型,在这一带民居很罕见。层层叠叠的屋檐、屋脊和风火马头墙把蓝天割成锯齿形边的块状,也是江南民居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这句话无疑是对西塘极高的评价。古镇,历史了千百年的沉淀,从内而外散发出的美,是其他的旅游景点无法比拟的。而西塘古镇,更是被江南水乡蕴育着,她的美更是非比寻常。漫步在青石板小路上,听到自己哒哒的脚步声,一条条弄堂贯穿这座古镇,也许只一转身,便发现已从这幅美景中走到了那副美景里。我喜欢古镇不仅仅因为古镇带给我的寂静能让我整个人很放松,还因为在古镇所看见的各种建筑所带给我震撼。也许大多数人所震撼的是大自然的绝美风光,也许不能理解为何会因为一座古镇而震撼,可是我觉得在古镇,我能和历史更加的接近。当我看到不同的古镇,不同的建筑时,我会震撼于她的特别,西塘古镇建筑的就给我带来了这样的震撼。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浙江嘉兴嘉善西塘古镇游记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