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8

捷径系统-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智慧养老社区.

天数:3 天 时间:2 月 人均:1000 元 和谁:和父母

社区居家养老实践中的问题,以及捷径智慧养老系统解决方案-捷径系统

 

老龄化问题持续受到关注,除了传统家居养老外,目前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并轨前行。根据现状发现,越来越多的高龄老人倾向于考虑离家近的社区养老照护服务。

 

一般有这几个原因,环境熟悉、生活变化小、子女看望陪伴方便,这些原因导致社区养老已逐步成为目前养老体系的重要支柱。

 

但是,由于服务对象分散、服务成本高等特点,让社区养老虽然收获人心、且有政府大力支持,但是在养老市场,能做机构不做居家和社区,能做床位绝不做上门服务被默认为潜规则。

 

究其原因在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盈利性较差,管理和服务的难度较大。

 

1、老人支付能力差,消费观念比较陈旧

 

在一个地级市,某国营工厂的退休老人平均退休金3000-4000元,但是社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月平均收费5000-6000元,老人自身支付能力弱的同时,传统一辈子为子女而活、为儿孙留钱的传统观念很难改变。

 

2、老人与服务人员之间的信任关系不够稳固

 

各种社会新闻的渲染下,人们对上门人员有着天然的不信任,尤其是老人,据很多社区服务人员反应,经常遇到老人不给开门的情况。

 

3、与集中式服务相比,居家服务工作人员效率太低

 

由于用户的分散性,居家服务人员的效率不可避免的变低。社区养老工作人员平均每天只能完成3-4单,效率太低。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清晰定位及获客思路

 

不同于高端养老机构的有钱老年群体或失去自我照顾能力的老年人群体,社区居家面对的是有一定经济能力、有照护需求,但大部分还是有自己行动能力的老人。

 

所以,社区居家养老需要针对性目标老人的刚性需求,发挥就近、方便的优势,与社区卫生服务站、餐饮、理发店等联合,自己针对性做好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驿站等专业性工作。

 

这种做法首先可以靠已经让老人信任的社区服务站、餐饮等带动老人对社区养老机构的信任,一定程度的解决了老人对社区养老不信任的问题。

 

具体操作可以用捷径系统的“万通卡”模式,设置与社区老人生活相关店铺的通用消费卡,给老人生活以方便,也让老人进一步将社区养老机构与他们日常消费的熟悉门店视为一个整体,增强信任。

 

二、先生存后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该有的市场思维

 

1、宣传推广对象更需要考虑老人子女

 

受“不给子女添负担”的传统压力,大部分老人的思想是,在能帮动带小孩的情况下努力为子女做贡献,不能带动小孩也是努力照顾好自己。养老金都恨不的留给子女,更别说让子女出钱养老。所以,社区养老的宣传推广对象更需要考虑老人的子女。

 

大部分子女都有对父母无处安放的愧疚感,如果能够让子女社区养老的专业性、便捷性、安全性,以及社区养老对父母生活带来的好处。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部分子女还是愿意为父母出这几千块钱的。

 

2、挖掘年轻老人的人力资源潜力

 

社区养老难做的一大原因是,人力成本过高。专业性护理人员无可替代,但是便民菜市、入户巡防等无需技术含量的很多工作,是可以鼓动年轻老人志愿参与的。

 

老人不是社会负担,持续工作可以帮助老年人拥有稳定的社交,还能防止老人退休导致的各种身体技能衰退,这是对老年人的身心都有好处的。

 

这种做法,一方面让老人志愿者乐在其中,提高社会参与度;另一方面都是一起住的熟人,可以增强用户对养老企业的信任度;还能减轻企业负担,一箭三雕。

 

3、加强互联网手段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运用

 

智慧养老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大有作用,捷径智慧养老系统就是一个很可靠的系统,可以为老人提供场景化养老措施和综合服务。从日常生活、健康管理、医疗急救、老年艺术生活等多角度全面丰富老人生活。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捷径系统-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智慧养老社区.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